JT∕T 1026-2021 纯电动城市客车通用技术条件[交通]
ID: |
517EDB5DF4874365ABB6EEF771F4C290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32 |
页数: |
13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1-12-18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43.080.20,T 24,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,JT/T 1026-2021,代替JT/T 1026- 2016,纯电动城市客车通用技术条件,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attery electric public bus,2021-10-29 发布2022-04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,目 次,前言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Ⅱ,1 范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1,3 术语和定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2,4 技术要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2,5 检测方法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5,参考文献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7,Ⅰ,JT / T 1026—2021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 T 1. 1—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代替JT/ T 1026—2016《纯电动城市客车通用技术条件》。与JT/ T 1026—2016 相比,除编辑,性修改外,主要技术变化如下:,———修改了“纯电动城市客车”“常规充电式纯电动城市客车”和“快充式纯电动城市客车”的术语,和定义(见3. 1、3. 2、3. 3,2016 年版的3. 1、3. 2、3. 3);,———删除了一般要求中综合协调控制功能要求(见2016 年版的4. 1. 1、4. 1. 2);,———修改了一般要求(见4. 1,2016 年版的4. 1. 3);,———修改了高压警示要求(见4. 2. 1. 2,2016 年版的4. 2. 1. 2);,———修改了续驶里程要求(见4. 2. 2,2016 年版的4. 2. 2);,———修改了电磁兼容性能要求(见4. 2. 3,2016 年版的4. 5);,———增加了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要求(见4. 2. 4);,———修改了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防护等级要求(见4. 3. 1. 3,2016 年版的4. 3. 1. 3);,———修改了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要求(见4. 3. 2. 1,2016 年版的4. 3. 2. 1);,———删除了温度检测、漏电检测功能要求(见2016 年版的4. 3. 2. 3、4. 3. 2. 4);,———修改了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的绝缘要求(见4. 3. 2. 3,2016 年版的4. 3. 2. 5);,———修改了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安装舱体要求(见4. 3. 2. 6,2016 年版的4. 3. 2. 8);,———修改了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安装舱体防异物要求(见4. 3. 2. 7,2016 年版的4. 3. 2. 9);,———修改了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手动断开装置要求(见4. 3. 2. 8,2016 年版的4. 3. 2. 10);,———修改了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防火要求(见4. 3. 2. 9,2016 年版的4. 3. 2. 11);,———增加了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电位均衡要求(见4. 3. 2. 10);,———删除了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其他要求(见2016 年版的4. 3. 2. 12);,———修改了高压范围要求(见4. 3. 3. 1,2016 年版的4. 3. 3. 1);,———修改了高压电缆抗延燃性要求(见4. 3. 3. 2,2016 年版的4. 3. 3. 2);,———修改了高压设备的电位均衡的要求(见4. 3. 3. 3,2016 年版的4. 3. 3. 3);,———修改了高压连接器的防触电要求(见4. 3. 3. 4,2016 年版的4. 3. 3. 4);,———删除了高压线束防护要求(见2016 年版的4. 3. 3. 5);,———修改了高压线束敷设要求(见4. 3. 3. 5,2016 年版的4. 3. 3. 6);,———增加了高压线束耐温要求(见4. 3. 3. 6);,———修改了绝缘要求(见4. 3. 4. 1,2016 年版的4. 3. 4. 1);,———修改了主被动放电要求(见4. 3. 4. 2,2016 年版的4. 3. 4. 2);,———删除了电动空气压缩机正转标识要求(见2016 年版的4. 3. 5. 1. 1);,———删除了电动空气压缩机超压保护装置要求(见2016 年版的4. 3. 5. 1. 2);,———增加了电动空气压缩机比功率要求(见4. 3. 5. 1. 1);,———增加了电动空气压缩机机械振动烈度要求(见4. 3. 5. 1. 2);,———修改了电动空气压缩机噪声值要求(见4. 3. 5. 1. 3,2016 年版的4. 3. 5. 1. 3);,———修改了电动空气压缩机与电动机外壳防护等级要求(见4. 3. 5. 1. 4,2016 年版的4. 3. 5. 1. 4);,———修改了电动液压转向助力泵容积效率要求(见4. 3. 5. 2. 2,2016 年版的4. 3. 5. 2. 2);,———修改了电动液压转向助力泵噪声要求(见4. 3. 5. 2. 5,2016 年版4. 3. 5. 2. 5);,———修改了电动液压转向助力泵与电动机防护等级要求(见4……
……